前一段時間測評了ATC的最入門型號ATC SCM7,這款音箱的官方標稱靈敏度是84dB。

  但我印象中實測好像只有83dB,我記不太清了,就按照83dB計算。support.biamp.com/Design_Tools/Amplifier_Power_Calculator 微信號:hdavcomcn

   轉自www.laowoniu.com

音箱需要多大功率?功放選購指南。(圖1)

  hdav.com.cn

  我的客廳面積不算太小,我的主音箱距離我聽音位人耳的直線距離大概是3.2m。這里還是要做幾點補充: 轉自laowoniu.com

  這個公式計算的是單只音箱,立體聲的情況下,實際音量會高一些。如果是相位完全匹配,通常音量會高6dB,但實際上可能只有低頻比較理想,中高頻可能立體聲加起來的SPL沒有增加6dB。這里以5dB估算。

hdav.com.cn

  我們實際聽音時,音樂信號的平均SPL大概在80~85dB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音量。以85dB計算,那么單個音箱在所需要的SPL大概也就是80dB。如果是單聲道音量,80dB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音量。 http://www.jokopic.com/play-hometheater/1764.html

  3. 音樂信號的響度并非固定值,音樂中輕柔的部分響度較低,大動態例如鼓聲、交響或者電影中的爆炸聲音等響度較大,會高于音量的平均值(Average RMS)。也就是上圖中的“Headroom for peak signals”。但是請注意,這里的peak并非指音樂的動態范圍,并不是音樂中最大信號與最小信號的差值,而是音樂中最大信號與平均音量的差值。

http://www.jokopic.com/play-hometheater/4430.html

  通俗的講,例如一個流行音樂中,鼓聲最大響度可能與人聲平均響度的差值。網站中也有比較通俗易懂的解釋,對于語音信號而言,這個值大概是10~12dB。對于現場音樂,有時可以高達18dB,而對于高度壓縮的音樂,可能只有6dB。 轉自老蝸牛家庭影院博客

  并且,這個計算公式中的peak功率并非功放的peak功率,粗略試了下,是音樂信號峰值是的RMS功率。

  4. 關于聽音位的距離,實際中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為聽音環境的大小,因為通常房間越大,音箱距離聽音位的距離也越大。而這里有一個常識,相同功率輸出到音箱,距離越遠,響度越低。所以房間越大,想要達到相同的合適的聽音音量需要的功率通常越大。

  明白了以上4點其實你也就大概明白如何計算和選擇音箱功放的功率。當然,18dB的余量確實大了些,8歐單聲道323.8W也確實夸張了些,這應該已經超出ATC SCM7這款音箱的額定功率或者說可以承受的功率。

  如果是12dB的余量,則大概需要8歐姆單聲道81.3W的功率。當然,這個功率也有些高了,這個計算方法和實際存在一定的出入。不過即便是實際試聽,我的8歐姆100W*2的麥景圖功放,也要打到1/3甚至2/5的音量。

  所以像類似的低靈敏度音箱,確實需要一定的功率,對于一些小功率的功放而言,可能確實會存在“推力”不足的情況。

  至于各位的音箱到底需要多少功率,可以根據自己音箱的靈敏度、聽音距離等粗略估算一下,當然,選購功放時要注意不同負載阻抗的功率標注。

  一些魔幻問題

  一、并不是音箱越大所需要的“推力”(功率)一定越大

  通常,音箱單元尺寸越大,靈敏度越高,相同SPL所需要的功率反而越小。例如JBL S4700的靈敏度高達94dB。

  丹拿的靈敏度也算是比較低的,信心1號的靈敏度只有85dB,意境M20的靈敏度也只有86dB。

  但是丹拿大證據反而有92dB的靈敏度。

  不過,這里有另外一個實際問題,通常大音箱的聽音環境更大,聽音距離更遠,所以并不是一概而論。但確實,相同距離,通常反而是小音箱更難“推”。

  二、額定功率與最大不失真功率

  通常而言,功放的標稱最大(額定)功率為THD 1%的功率,峰值功率為10%的功率。國產和一些日系功放一般會這么標。人的聽覺極限大約是0.25%左右。但是很多HiEnd功放標稱的最大功率為THD小于0.01%甚至0.005%。所以此功率非彼功率。

  三、虛標

  某寶上有不少國產山寨所謂“高仿電路”功放,很久以前買過一些,測試過的山寨功放中就沒有不虛標的。要么是功率虛標,要么是非線性失真虛標。。。

  四、家庭影院功放與HiFi功放

  過去對于功放其實有不少專家和愛好者做過盲聽測試,如果近距離小音量聽動態不大的音樂確實很難或者幾乎無法分辨功率相對充足的不同功放。但是也有相對比較權威的聽音試驗,家庭影院反而容易聽出一些功放的缺陷或者功率問題,這可能與電影的大動態以及家庭影院通常需要一定的空間有關系?;蛘哒f實際上從某種角度而言,家庭影院反而對功放的要求更高一些。并且,通常家庭影院中其實最需要功率的也不是常見的主音箱和環繞,而是低音炮~

  至于耳機需要多少功率,以及手機的“推力”夠不夠,有很多相關文章和計算,有興趣的可以去自己算一下~或者,盲聽(滑稽)

  最后再總結一下,音箱功放與耳機耳放的區別,為什么音箱功放需要一定的功率而大部分耳機手機的功率即可滿足。本質原因主要有兩點:

  耳機是壓力場或者說可以近似為壓力場,音箱是自由場(實際使用環境為混響場),通俗的講音箱的音量/能量會隨著距離增加而衰減,并且房間會對不同頻段的聲音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雖然計算方式有所不同,但是耳機的靈敏度通常高于音箱。很多手機都有音量保護功能,耳機設計時通常也要考慮靈敏度不能太高以滿足相關衛生標準,保護使用者聽力。

  One More Thing

  EQ/DSP所需的功率。

  EQ/DSP功率主要有兩個應用,一是給低頻一定的增益或者PEQ,等效為增加一定的低頻下潛,通常有源監聽音箱都會在低頻加一些EQ。另外一個則是做房間校準DSP處理,抵消部分房間聲學的問題。這需要功放有足夠的功率,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會損失功放的一部分功率,音箱也有足夠的功率承載功放的輸出。所以如果要做房間校準等操作,需要給功放預留更多一些的功率,防止出現功率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