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劇照

  轉自www.laowoniu.com

  《推拿》劇照 轉自老蝸牛家庭影院博客

  《舞廳》:失控了 http://www.jokopic.com/play-hometheater/4897.html

  家庭影院網(www.jokopic.com)獲得海外電影教育背景的內地電影人的數量在這幾年呈直線上升的態勢,他們往往會比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更放松,包括經費上的壓力和文化差異受眾的閱讀習慣上的壓力,都相對小很多。比如去年并置了裝置藝術和經典電影思路的《酥油燈》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www.jokopic.com

  然而放松未必是好的。導演胡茄畢業于法國八大電影系,《舞廳》是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影片框架很大,人物非常多,是一個中等成本電影的體量,大體思路類似索菲亞·科波拉的《處女之死》。影片講的是一個為尋找失蹤妻子的男人,在一個破舊的舞廳打聽到了妻子改嫁的消息,失魂落魄的他于是和幾個舞廳姐妹(包括變性人)做了朋友,最終他愛上的舞女死于非命,他穿上妻子留下的高跟鞋和黑絲襪做起了“舞女”。

www.jokopic.com

  遺憾的是,導演還遠遠沒有掌控駕馭群戲的能力,甚至連男主角這個人物都完全無法成立,每一個由戲劇巧合構建起的情節點和細節都經不起推敲,使得影片在八十五分鐘內都處于瘋狂失控的狀態,令人如坐針氈。 微信號:860275582

  《推拿》:快去看!

http://www.jokopic.com/play-hometheater/1764.html

  影展選擇這部影片作為正式開幕影片而非競賽影片,也是婁燁的意愿,因為前兩次參賽都獲最高獎(《春風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謎事》),必然引起了很多拿不到外國投資和市場關注的參賽導演的看法。

微信號:hdavcomcn

  《推拿》是婁燁第二次在南京取景拍攝的影片,再次回到這個城市,原因之一是影片改編自南京作家畢飛宇的同名小說,原因之二是婁燁很迷戀南京這座城市灰蒙蒙之中又滲透著病態的嫩綠的氣息,這種氣息很對他胃口。

  我想《推拿》對于婁燁來說,最大的挑戰和樂趣,便是通過想象來模擬出盲人的感官和心理。婁燁在藝術語言的創造力上,筆者認為是不亞于早期第五代的:攝影機長時間虛焦和大量暗部噪點,模擬視網膜損壞的特性;攝影機頭燈與環境光線相互切換,造成忽明忽暗、亦真亦幻的效果;常常出現的想象性音效,比如街頭爆炸、火車踏過鐵軌,都是一種混亂失序的心理運營;不帶任何渲染情緒的口述片頭和旁白,或許是試圖讓觀眾在電影院里像閱讀冰冷的盲文一樣去完成、填充情緒的想象。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和香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技術類大獎,也是對婁燁的才華和勇氣的肯定。筆者強烈推薦觀眾能進影院欣賞這部影片。

  《心迷宮》:老練

  《心迷宮》(原名《殯棺》)是青年導演忻鈺坤的處女作,成本僅200萬元,就其作品來看,它更像出自一個在影視江湖摸爬滾打多年的中年類型片名導的力作。該片入選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金馬電影節等重要國際大賽,并獲得一致好評,這樣的起點,已經讓很多有類型片愿望的導演望塵莫及。

  影片錯綜復雜,卻雜而有序,錯而有理,更可貴的地方在于,在情節轉折處都有很強的思辨性和幽默感。劇情以三個人的視點依次排列展開,把一宗殺人案及其引發出的一系列荒唐事件梳理了出來。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意外燒山后發現一具尸體,多家村民前去認領),背景放到半封閉的新農村,很有當代寓言的意味。這部影片目前已經拿到了放映許可證,預計明年3月全國上映,我相信屆時會引發更強烈的討論。

  《夜》:導演當時才21歲

  影片靈感和構架取自著名希臘神話《那喀索斯》,改編者即是導演和主演,名叫周豪。他在完成這部影片的時候只有21歲,還在重慶一所學校念大三。該片曾入選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周豪也成了華語電影史上入圍柏林電影節的最年輕作者。

  《夜》雖然語言品質粗陋,但媚態十足。人物簡單,一個男妓、女妓與一個男同志,以及一些陌生嫖客。場景也很簡單,在一條逼仄的小巷子,一條隧道,一個房間和一間廁所。三人間相互糾葛得很有趣,有點像線條簡潔版的《你媽媽也一樣》。影片從情欲的糾葛,愛情的糾葛,友情的糾葛,最后落腳到身份(娼妓與同志)的現實尷尬境遇。不由得讓我佩服起這個少年老成的青少年。影片最大的問題在于人物之間的糾葛的核心過于天真和模式化,而這恰恰是閱歷而非神話故事可給予的。

  《那片湖水》:近年來大陸最好的藝術電影

  楊恒有著和賈樟柯、章明同樣高的起點,《檳榔》作為他八年前的處女作,獲得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那一屆的主席布魯諾·杜蒙,不顧其他評委的反對,堅持要把獎頒給他,因為他實在太喜歡那部電影的純粹感了。全片三十幾個鏡頭,只有少量運動鏡頭,淡如水的敘事和無聊懶散的青春期,堪稱對青春史詩片的徹底反叛。

  之后楊恒又拍攝了《光斑》,試圖復制那份極致:鏡頭更少,不做任何運動,情節更少,并加入了更濃郁的中國山水畫意象,令我想起了James Benning的一些電影??上剿嬇c敘事的結合欠缺一些有機性,空間參與敘事的驅動力不足。

  蟄伏三年,再次拿到鹿特丹一萬歐元基金的支持,楊恒拍攝了新片《那片湖水》?!赌瞧肥菞詈沌R頭數最多的一部,而且有了不少搖鏡頭和切出鏡頭,敘事性也大大增加。更讓筆者折服的地方在于,山水畫意境與寫實主義的骨骼結合得不留痕跡,并升華出一絲微妙的超驗感。再加上臺詞設計凝練,回味無窮,筆者認為這是《巫山云雨》之后大陸最好的藝術電影。

  《冰毒》:我有些反面看法

  緬甸籍華人趙德胤從16歲開始便在臺灣上學,是侯孝賢的金馬電影學院的第一批學徒,從他的幾部作品(《歸來的人》、《窮人、榴蓮、麻藥、偷渡客》和《冰毒》)里我們能很清晰地找到臺灣新電影式的社會批判意識:小人物來到新環境或回到舊鄉土后的舉棋不定以及隨波逐流,并最終走向自我毀滅。

  《冰毒》獲得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臺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并入選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和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提名。這部影片最近正在臺灣藝術院線做長線放映,據說票房不俗,對于這部成本剛過六位數的電影來說,這樣的回報已經很成功了。

  不過筆者對這部影片持有一些反面看法。在跟陳翠梅導演聊天時了解到這部影片最初為一個十五分鐘的短片(收錄到合集《南方來信》當中,內容是在中國打工的三妹為參加祖父的葬禮回到緬甸),后來因資金剩余足夠多,便在7天之內擴充成了長片。為了做銜接,影片在開頭花了將近半小時做了很冗長很直白的口頭信息交代,實在讓人感到乏味至極。影片出現了很多虛假的人物設計,最后一個有儀式感的宰牛的鏡頭也無非是表面化的獵奇。這和大陸獨立電影長期以來的毛病幾乎一致。

  他們還不太有名,但他們或許是大陸電影的未來。中國家庭影院網,微信:hdav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