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在考慮買一臺新AV功放

  大約五年前,我買了手頭一直用的AV前后級,雅馬哈的 "CX-A5200 "和 "MX-A5200"。 我想說,現在真的想換掉了。 我其實對它們的音質很滿意,再加上Surround Ai對聲音的優化以及雅馬哈的推力,這些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 www.jokopic.com

  但問題出在功能上,在視頻方面,它不支持8K/60p或4K/120p直通,所以想過PC的8K或與PS5的4K/120p信號肯定沒戲了。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只看電影4K/60p其實也夠用了,但問題是,我現在也想玩四炮。

http://www.jokopic.com/play-hometheater/1764.html

  四炮是今年這代Denon和Marantz AV功放的一個新功能。 有了這四個低音炮輸出,當連接的揚聲器被設置為 "小 "或 "主+LFE "時,四個低音炮能將你的房間聲場分為前、后、左、右四個區域,這樣以來每只低音炮只負責最近的揚聲器的低頻部分。官方稱聲場會變得更加豐富。這點非常擊中我,所以我從去年開始就關注它家的新品。 轉自laowoniu.com

  首先在我家里,使用的第一臺功放是Denon 的X3800H,雖然與那套雅馬哈相比,在音質上有差異,但四個低音炮的提升是明顯的。 我其實還是很滿意,我甚至想過要不要就拿它搭配我的雅馬哈后級,這樣搭配也能彌補X3800在推力上的短板。 hdav.com.cn

  然而,大家都知道,Denon和Marantz緊接著就發布更多的型號。 http://www.jokopic.com/play-hometheater/1764.html

  先公布的是Denon的X4800H和Marantz全新的CINEMA系列。 然后還有消息說,它們后邊還要還發布兩款高端機型。 這樣一來,我想既然都拖到現在了,不如等它全部型號都公布了,再選也不遲。 http://www.jokopic.com/play-hometheater/4897.html

  最后,它們終于公布了旗艦的Denon A1H和Marantz AV 10\AMP 10,但我卻陷入該選哪個的糾結中。 我們先來碼一遍它們的規格和性能,順便說說我到底糾結什么。 微信號:hdavcomcn

   http://www.jokopic.com/play-hometheater/1764.html

d03_s.jpg

 

  Denon 'AVC-1H' AV合并功放

  

list (10).jpg

 

  馬蘭士'AV 10'15.4聲道AV前級功放

  

DSC06812_s.jpg

 

  馬蘭士'AMP 10'16后級功放

  在功能上,它們幾乎是一樣的。 區別是外觀、放大器設計和聲音風格。

  HDMI輸入支持8K/60p(高達40Gbps),HDR標準HDR10/HDR10+/HLG/Dolby Vision/DynamicHDR,新的HDMI 2.1版游戲功能ALLM、VRR和QFT也都支持。

  音頻功能也很全面,網絡數字播放和USB直讀播放使用了它自家的HEOS系統,PCM最高可達192kHz/24bit,DSD最高可達5.6MHz。 環繞聲格式支持包括支持Dolby Atmos/DTS:X/IMAX Enhanced/Auro-3D/MPEG-H 3D音頻(360臨場音效),以及支持HDMI ARC/eARC。

  自動房間校正這塊依舊搭載的是Audyssey MultEQ XT32,但如果你愿意付費,也可以使用Dirac Live。 還有我最關注的四個低音炮前級輸出,為了實現如此的功能,功放還安裝了最新的雙核DSP'Griffin Lite XP',以實現對多達15.4個聲道進行信號處理。

  以上這些呢都是Denon和Marantz的共同點。 眾所周知,同為D&M集團旗下的這兩家公司,共享了像HEOS、HDMI和數字信號處理單元這部分的技術。 此外,還通過批量采購共同的部件來降低采購成本。 在這個意義上,它們可以被理解為兄弟品牌。 無論你選擇哪一個,其功能和特性都是一樣的,菜單也幾乎一樣,盡管設計上稍有區別。

  再來說價格,AVC-A1H只有AV 10\AMP 10組合的一半,考慮到它們在功能上是相同的,明顯AVC-A1H的性價比更高。

  A1H是合并機,而AV 10和AMP 10是分體機。 過去1個旗艦型號,Denon會同時發布了合并(AVC-A1HD)和分體型號(AVP-A1HD、POA-A1HD)。

  但近幾年Denon和Marantz的產品定位逐漸差異化。 比如這次的馬蘭士CINEMA系列,它顯然選擇了高端路線,同級別的價格都高于Denon的型號。 所以現在這兩個品牌的定位,包括各自的產品戰略,是有一定區別的。

  這也體現在它的放大器設計上。 A1H有一個內置的15聲道功率放大器。 該放大器是基于該公司多年積累的AB類放大器,其線性電源配備了一個大容量的變壓器。 這讓我想到A1H的設計初衷,因為家用的杜比全景聲最初標準就是設計的15聲道的9.1.6布局,所以開發一個15聲道的合并功放真的可以看做是全景聲時代的最大成就。

  

DSC08845_s.jpg

 

  Denon A1H的內部

  

DSC08854_s.jpg

 

  15個通聲道的差分式單級AB類線性功率放大器被內置在機身中。

  馬蘭士的AMP 10后級功放是一個16聲道的D類放大器,它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散熱器,因為我們知道D類放大器效率比較高,產生的熱量少,所以并不需要很大的變壓器,因為其電源是一個開關電源。 此外,馬蘭士在其高端Hi-Fi功放中也使用的是D類放大器,并擁有自家專利的D類放大技術。 該電源是采用一種混合規格,結合了功率級的開關電源和輸入級的線性電源。

  

a07_s.jpg

 

  AMP 10內部的D類放大器模塊

  此外,AV 10前級功放為所有聲道配備了獨立的模擬前級放大器,這也是馬蘭士AV功放的一貫做法。 當然,它采用了該公司著名的HDAM放大器模塊。 相當于是純音頻PM-10上的HDAM-SA3。 19塊相同的板子排成一列,讓人眼花繚亂。 這里的電源是一個使用環形變壓器的線性電源電路。 因此,作為純前級它可以充分利用機身內的空間,放大器和電源電路的規模都相當大。

  

DSC06841_s.jpg

 

  在AV 10的內部。 你可以看到一排獨立的小板子,它們都是HDAM-SA3。

  作為兄弟品牌,馬蘭士的放大器設計理念和天龍截然相反,他們拒絕將15個聲道的AB類放大器裝入一個機身。 在這方面,這兩家公司更像是競爭對手而不是兄弟公司。 而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同根生但又如此不同的兩種功放更有趣。

  它們的聲音也完全不同。 Denon的聲音氣勢磅礴,充滿能量感,而Marantz的聲音則更真實,沒有任何音染。 我本人對這兩臺產品的聲音表現也非常感興趣。 每次我有機會就會在廠家的試聽室里試聽,甚至有些迫不及待,這次正好我也找到這樣的機會。 數字信號處理單元和D/A轉換單元是一樣的,我還是能感覺到一些相似之處,比如良好的信噪比,但聲音的風格則完全不同。

  雖然是個人主觀的聽感,但我確實覺得A1H的聲音更雄壯有力,更夸張。 低頻的力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有時聲音會讓你會忘記這是一臺合并機。 同時,A1H的低頻清晰度并沒有因為和其他聲音重疊,而變得模糊,聲音很厚實,輪廓清晰。

  馬蘭士AV 10和AMP 10的聲音很直白,沒有什么音染,與該它們的HiFi功放很像。 但不缺能量感,聲場也比較開闊,不過它追求的是還原真實,而不是犀利和夸張。 強度很高,但緊湊而精確,所以即使是最小的細節也感覺很生動。 當然Denon還原的信息量也很大,但在這一塊,我還是覺得Marantz更勝一籌。

  然后我在這兩臺功放上分別聆聽了音樂和電影,它們的性能都很強,毫無疑問,它們都突破了我們對AV功放音質的以往印象。

  如果你聽音樂比看電影更頻繁,你可能傾向于買一臺HiFi功放,不過這兩臺的放大器在立體聲播放上,表現相當不錯。

  但還要提醒這是來自于我個人的主觀聽感,如果你追求更多的影院感,那么Denon肯定是首選。 在電影音效方面,A1H非常接近我對電影聲音的追求。 它的低頻感覺好像是源源不斷的涌出,清晰度很高,聲音出來的力量和氣勢也很足。 再有就是聲場的廣闊性和邊界感。 令人驚嘆的是,聲音是如此的厚實,有漂亮的空間感和混響度,以及清晰的定位,這些都非常出色。

  馬蘭士AV 10和AMP 10并不缺乏電影需要的那種宏大和規模感,聲場和定位的銳利程度也是一流的。 如果要我對馬蘭士的各種因素進行仔細打分,馬蘭士在每項因素中都會略勝一籌,這些差距也是合理的。

  然而,馬蘭士播放電影的聲音與我們到目前為止更習慣的天龍的那種聲音不同。 我很難想象AV 10和AMP 10在更小的房間里會是什么效果,這一點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馬蘭士所有聲道都有著均衡的聲音,不僅僅是相同的音色,還有聲音的延遲等等,我試聽的這套系統使用的是十個以上的同款揚聲器,這種感覺令人著迷。 此外,即使我們專注于一個揚聲器,聲音輸出的速度也很快,從低頻到高頻的聲音似乎都在一個方向。 聲音非常透明,但聲音也很有存在感,感覺馬蘭士對揚聲器的控制力非常好。 這是我在Denon上沒有感受到的。

  在選擇AV功放時,接線"端子 "其實也很重要。

  在買功放時,聲音肯定是我最看重的。 如果要我取舍,可能我不喜歡這個產品的設計,按只要它聲音好,我也會買。 我其實不大關心機身顏色是黑色、銀色還是金色。 事實上,我更喜歡黑色的AV功放,但如果我要買A1H,我可能會選擇銀色。這里有我個人的原因, 我買過一個A1香檳金色款,跟銀色看起來差不多,所以因為這個情結! 我肯定不會選黑色!

  另一個問題是,你是否有地方來放它們,無論是這臺合并機,還是前后級。 它們的個頭都不算小,你的機柜或者桌子未必擺得下。 這顯然多少也影響你最終的選擇。

  然后我個人還比較看重的是輸入/輸出端口。 因為我之前用的是雅馬哈的前后級功放,它的前級輸出都是平衡輸出,這對A1H來說就不是問題,因為它是合并機嘛,但是我前置揚聲器一直使用的單獨的后級,所以這里首先需要兩個平衡輸出。

  而目前我有兩個低音炮,將來會增加到四個,所以這里又需要四個平衡輸出。 總的來說,需要六個平衡輸出。

  

photo02_s.jpg

 

  對不起,接線很亂,但這是目前用的功放的接線。只有前置聲道用的是平衡輸出。

  低音炮的端口也是平衡的。

  A1H共有四個平衡輸出,從后面板上可以看到端口都堆滿了,已經沒有空間容納其余的平衡口。 除此之外,它還有一組平衡輸入,這對AV合并功放來說是夠用的。 然而,對于我將來的打算來說,這還不夠。 它的前置輸出也有一個非平衡的輸出,可以使用,但平衡和非平衡連接之間的音質是有差異的。 根據我之前對兩者的音質測試結果,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希望繼續使用平衡連接。

  

d02_s.jpg

 

  另一方面,Marantz AV 10 和 AMP 10 有豐富的平衡/非平衡前級輸出,數量是對等的,所以你不用擔心。不過Denon的AVC-A1H的鑄鐵支腳真的很難讓人舍棄....

  

a04_s.jpg

 

  AV 10 背面

  

a06_s.jpg

 

  AMP 10 的背面

  我從未如此艱難地挑選 AV 功放。最后,最后還要考慮預算的問題。它們價格相差一倍,考慮到這一點,我可以選擇只買 Marantz AV 10 替換現在的前級,但這次我很快放棄了。我現在只是聽了 AV 10 和 AMP 10 的搭配,我根本不知道它和別的后級搭配會是什么效果。在我看來,別的后級也許性能會更勝一壽,但它們可能很難像AV10和AMP在一起那么默契。

  這就是我目前經歷的選購心路,在這之前,我只看看規格參數就能做出決定,而這一次即便做過現場試聽,我依然陷入深深的糾結中。不過我最終在本月休假前,選好下單,那到底我選了哪臺?東西到了,我再更新!